導讀你知道一部iPhone 6是如何制造出來的?如果問一位普通的iPhone 6或iPhone 6 Plus用戶自己剛剛購買的新機來自哪里,相信許多人都會回答蘋果商店或者是來自中國。但是如果更深入的探尋... 你知道一部iPhone 6是如何制造出來的?如果問一位普通的iPhone 6或iPhone 6 Plus用戶自己剛剛購買的新機來自哪里,相信許多人都會回答蘋果商店或者是來自中國。但是如果更深入的探尋一部iPhone是如何被組裝、并且零部件采購自哪里,相信這絕對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明白的事情。不過現在CompareCamp網站就通過一張圖告訴完整的答案。 ![]() 雖然我們都知道絕大多數iPhone的生產環節都在中國完成,但是這張圖的作者Alex Hillsberg還是告訴了我們一些頗感意外的答案,比如除了中國之外,日本居然是iPhone零部件供應量第二的國家。另外像三星、索尼這樣的蘋果競爭對手也在iPhone的生產環節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擁有非常高的參與度。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一部iPhone 6從無到有的冒險之旅吧。 ![]() 首先,整體上概括的說,一部iPhone 6的誕生基本上要環繞地球一周,在美國加州設計,在中國生產。全世界共有31個國家為一部iPhone 6提供原材料及零件。其中中國的供應商數量最多,達到349家,其次是日本,達到了139家,而美國排名第三,也有60家供應商。接下來是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和德國。 制造成本方面,因為蘋果將iPhone的大部分生產任務都交到了海外,因此為了承擔供應鏈風險和制造成本的浮動,每部iPhone都會有6美元的額外成本,但是并不計入基本的制造成本之內。而在美國國內iPhone產生的額外勞動力成本大約是60億美元。另外,如果蘋果在美國本土制造iPhone,需要繳納高達35%的盈利稅,但是如果轉移到海外生產,那么盈利稅只需要繳納2%。根據《福布斯》的統計,如果蘋果將所有iPhone移到美國本土制造,那么將會額外多支出超過42億美元。 作為歷史上最成功的智能手機產品,關于iPhone制造產業的供應鏈可以用“錯綜復雜”來形容,而對于蘋果來說,如何平衡好各個制造商之間的利益,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目前iPhone在全球共有451家供應鏈合作伙伴,從2012年到現在這個數字已經增長了51%。而共有超過150萬一線生產工人需要經過培訓才能上崗。每位工人每周最長的工作時間不能超過60小時,而每周末加班的人數超過100萬,28萬人在工作的過程中會根據經驗自行提高工作效率。 ![]() 在整個iPhone的生產環節中,美國本土其實依然是最重要的環節,包括設計、開發、采購、倉儲、銷售等工作都需要全部或部分在美國進行。而像中國、亞太和歐盟等地區也有參與到采購、銷售分配等環節。而iPhone 6的組裝則全部在中國完成。 ![]() 就美國本土而言,蘋果在就業支持與機會方面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其中供應鏈部分供創造出了25.7萬個崗位,占全部的48.7%,iOS應用程序開發貢獻了29.125萬個機會,占比42.9%,最后是全日制雇員崗位,共有5.025萬個,占比8.4%。 ![]() 不僅僅是蘋果自己,許多其它企業也會在蘋果的影響下,增加許多產能及收入,可謂靠著大樹好乘涼。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了藍寶石玻璃公司GT Advanced Technology,三星電子以及芯片廠商GlobalFoundries等。其中GT Advanced Technology專門采購了420臺藍寶石晶體制造設備,預計會將藍寶石玻璃面板的產量從8400萬提升到9400萬;而另外三星雖然是蘋果最大的競爭對手,但蘋果還會在美國本土與三星合作,為iPhone 6生產部分A8處理器,并且預計依然會成為下一代A9處理器的主要供應商;而GlobalFoundries則是三星的合作伙伴,與三星聯合為蘋果生產下一代處理器,并且計劃將在紐約的工廠數量提升到8個。 再來說說iOS 8系統,作為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移動操作系統,iOS 8是首次完全Jony Ive領導下,并且脫離iPhone用戶界面創造者Greg Christie的情況下開發,而上一代iOS 7在開發時,后者還依然在庫比蒂諾的團隊中。 除了美國本土之外,制造一部iPhone最重要的環節當然就是在亞洲。到目前為止,所有的蘋果A8處理器都是由臺積電制造,不過將來這個情況可能將會改變。三星將會與臺積電分擔A8處理器的生產任務,并且預計將會承擔全部A9處理器的生產。 其實蘋果在亞洲還有許多合作伙伴,包括LG Display(iPhone 6最大的屏幕供應商)、Japan Display和群創光電(同樣也為iPhone 6提供顯示面板)、索尼(提供前后攝像頭)、TDK(主要的感應線圈供應商)、東芝和SK海力士(提供16GB、64GB和128GB閃存模塊)、臺積電(提供iPhone的Touch ID指紋識別傳感器)、可成科技(提供iPhone的外殼,不過將來將由富士康和捷普代替)等。 不僅是美國本土,由于為iPhone提供處理器、攝像頭和顯示屏,蘋果對日本和中國在經濟上的貢獻也非常大。其中為日本電子產品出口貢獻了總量的5%,接受來自中國iPhone 6組裝生產線生產訂單11.7億美元。 其實還有很多美國本土的iPhone 6供應商也會將產品的生產分包給合作伙伴。而這些公司主要都是看重了亞洲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極高的生產效率。另外不只是中國,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等國家同樣參與其中,負責iPhone 6的外殼等零件的生產。 不僅僅是亞洲,蘋果在歐洲也有一些零部件供應商,比如由法國和意大利合資的STMicroeletronics公司曾經就負責為iPhone 6生產陀螺儀傳感器,不過未來這個任務將會被來自美國加州圣何塞的InvenSense公司所取代。另外,在iPhone 6上全新加入的NFC近場通訊模塊將由來自荷蘭的NXP公司提供。我們都看到蘋果對Apple Pay無線支付業務非常看重,因此在這一塊業務上NXP也承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完成了零部件采購,就要開始進行產品組裝了。截止到2014年年底,富士康與和碩聯合科技將各承擔2500萬部iPhone 6的生產任務,而兩家公司的生產車間除了在中國的廣東、河南、山西和上海之外,在巴西的圣保羅還有組裝工廠。 由于極度缺乏勞動力資源,因此在美國生產iPhone 6不僅效率很低,并且成本也非常高。比如在招聘8700名管理崗位負責超過20萬生產工人的情況下,完成相同的工作量在美國需要9個月,而在中國只需要15天。許多美國制造商表示,想要像中國這樣采取宿舍制12小時輪班工作制,在美國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在富士康與和碩科技中,專門有超過13萬名生產工人專門負責iPhone 6的生產,其中富士康還專門生產了1萬臺機器人來提高iPhone 6的產量,平均每臺機器人可以肩負3萬部iPhone 6的生產任務。 以上就是一部iPhone 6是如何制造出來的全部介紹,現在大家是不是已經又漲見識了,現在大家可以告訴身邊的朋友吧,絕對會讓他們對你另眼相看的! |
溫馨提示:喜歡本站的話,請收藏一下本站!